云 柏 (金沙威尼斯2013届毕业生)
“如果你到过我的母校,你也会爱上摄影。”
“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追求梦想的脚步,除了自己。走在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在时刻改变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时刻在提醒着自己路在脚下,走下去。”
“我曾经拍摄过很多关于东软的作品,那些是我送给母校的礼物。比如《舞梦•壹》和《舞梦•贰》,它们不仅纪念了那段永不忘怀的东软岁月,也化作我内心的前行力量。”
“自拍自剪,整理了2017年发生的故事,送给大家。”
《天镜》—— 我路过的那些地方
“坚持,加油,你可以的。”
那是2017年的6月,身高187公分、体重近210斤的云柏站在悬崖村垂直落差800米的钢梯上气喘吁吁,肤色黝黑、身形瘦小的悬崖村村民莫色拉博在前面做向导,不断鼓励着他。这是云柏加入CCTV-7《中国力量》纪录片摄制团队后第一次来到阿土列尔村(悬崖村)。
这座位于四川省大凉山腹地悬崖顶上的村落,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就是这条由将近2000多根钢管连接而成的天梯。四个多小时后,摄制组终于到达山顶,云柏的双腿不停抖动。莫色拉博笑着对云柏说:你可以的,你是目前为止征服悬崖村的人中最胖的。
走到大山深处,纪录鲜为人知的贫困
接到CCTV-7农业频道特别节目中心的电话,云柏马上订了一张齐齐哈尔到北京的机票,去参加他期待已久的面试——在此之前,他已经发了3遍简历。终于,结果没让他失望,后附的摄影、视频作品为他争取到了这次机会。2017年2月,云柏也正式加入了央视7套的纪录片拍摄团队。自2013年从金沙威尼斯欢乐娱人城毕业后,云柏一直在母校校产公司工作。云柏用这次职业转变,重新定义自己二十八岁以后的生活。
云柏参与的第一项拍摄任务是中国农业科学院60周年宣传片。因为摄影能力和航拍“镜头感不错”,刚入职不久的云柏就入选纪录片主编霍宏宇执导的《中国力量》摄制组,这部纪录片的总撰稿正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执行总导演任长箴。摄制组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采访,选定了拍摄地点,兵分多路,通过蹲守、跟拍去纪录贫困乡村百姓的命运变迁和脱贫攻坚的时代大潮。走到大山深处,关注基层民生,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云柏来说,还是头一次。
阿土列尔村是纪录片拍摄地之一。此次大凉山之行就是为了记录这里还没有脱贫的44户人家。到达山顶后,摄制组搭建了帐篷,他们要在这里常驻,蹲守拍摄悬崖村村民的生活。连日走访,村里的贫困情况牵动了摄制组每个人的心。
在钢梯修建之前,阿土列尔村的村民只能靠藤条梯与外界联系,往上是悬崖峭壁,往下是万丈深渊。唯一的小学在山脚下,孩子们上学、回家都要攀爬天梯。为了解决交通闭塞带来的极端贫困,凉山彝族自治州和昭觉县政府投资为悬崖村修建了钢梯。地势险峻,外来施工队不熟悉地形,材料搬运变成最大的难题。村支书帕查有格组织了一支青年突击队,硬是把重达40吨、平铺长度36000米的钢管背上了山,三个月建成了这条钢梯路。
有了路,背包客就闻声而来,村里开发了悬崖旅游,很多人的命运随之改变。为摄制组做向导的莫色拉博家就是贫困户之一。全家只有3亩地,主要种植土豆和玉米,一家人每天只吃两顿饭。开发旅游后,莫色拉博接受专业的攀岩训练,变成了悬崖村的攀岩领队,还利用覆盖全村的网络直播向外界推介自己的家乡。他创下了沿着钢梯从山顶跑到山脚只需要18分钟的纪录,被大家称为“悬崖小飞人”。
《中国力量》第二集用13分30秒的时间播出了阿土列尔村的故事,集合了摄制组三次实拍的镜头。“我们天天在村里跟拍,村民们都会对我们露出干净的笑容。黝黑的皮肤下蕴藏着多少能量,只看表面是看不出来的。”悬崖村给了云柏极大的触动。
三次上凉山,摄制组共走过了12000阶钢梯。“每一步都在提醒着我们,悬崖村村民的生活的苦以及为了过上美好生活而做的努力。精准扶贫的每一步都不白走。”
做有温度的记录者,讲述贫困背后的美丽
云柏正在武汉拍摄时接到通知:他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寨村的跟拍对象之一——潘韩超第二天要随军入伍了。云柏退掉早上刚买的回北京的机票,单枪匹马连夜奔赴大寨村。这样突发的任务在拍摄过程中是家常便饭。
龙胜最出名的是龙脊梯田。薄雾笼罩群山环绕中蜿蜒的梯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游客前来度假、观赏。在开发旅游之前,这里是一片闭塞的山区,如今也依然有很多户人家没有脱贫。潘韩超家就是其中一例。潘韩超家里有90多岁的老爷爷以及年幼的弟弟妹妹。爷爷潘应芳、奶奶潘桂芬年近70,每天都要到地里劳作才能保证一家人的生活。18岁的他是家中唯一的青壮年。高中毕业后,潘韩超在饭店帮厨,因为不准假,他辞去了工作,在家照顾爷爷奶奶。当兵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
“你合格了我开心,让你去几年,我们老人家在家里辛苦一点也不要紧。只要你好。”得知潘韩超体检很顺利,一向坚强的奶奶哭了。潘韩超也仰着头强忍着不要眼泪掉下来。云柏拍下了这个镜头,这个家庭的心酸与无奈让人泪目。
“机器是冰冷的,但人不是。做一名记者,我用镜头讲故事,那么我展现给别人的应该是有感情的、有温度的故事。纪录片只有大纲,拍摄时候需要自己去捕捉、发现。如果没有灵敏度,很难拍摄到有味道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我喜欢拍摄纪录片的原因。”云柏说。
在完成摄像任务的同时,云柏拍摄了大量的摄影作品:悬崖村的孩子们满脸污垢的脸上有着清澈的眼神、脸色黝黑的彝族母亲抱着孩子微笑、丰收时瑶家老人脸上的喜悦……这些作品,可以让人一眼就能看到贫穷的模样,更能感知到贫困背后淳朴的人情。温暖,也有点心酸。
2017年12月25日,帕查有格告诉云柏,他曾经拍摄过的悬崖村年龄最大的彝族奶奶去世了。这让远在外地拍摄的云柏流下了眼泪。曾经还有一位在广西龙胜认识的朋友,等摄制组再去龙胜时,发现她已在洪水中遇难。“见到这个人的时候你不知道竟会是永别。”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2017年,对刚当上记者的云柏来说,“特别时刻”有点多。
8月,云柏随摄制团队拍摄广西龙胜,当地正赶上三十年不遇的洪水,当地村民种植的非洲菊损失重大,摄制组扛着摄像机一次次深入拍摄……
连日大雨、高温拍摄、长途跋涉、睡眠不足……这些情况没有打消云柏对这份工作的热情。“不在拍摄现场,就是在奔向拍摄现场的路上”,这是云柏在CCTV-7农业频道特别节目中心以来的工作常态。2017年,云柏到过22个省市自治区,乘坐过50多次航班,飞行里程75000km,乘坐过的火车、汽车早已记不清了。
这一年中,云柏错过了很多好友的婚礼、聚会。在这个同龄人纷纷成家的年纪却选择这样一份工作,他觉得“趁年轻,跑得动、吃得消,这可能是最好的一份工作了。”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云柏很喜欢三毛的这句话。云柏内心的力量源于最初对摄影的热爱。云柏说,现在再有人问他对摄影的热爱从何而起,他会告诉他:如果你到过我的母校,你也会爱上摄影。“没有什么可以阻止追求梦想的脚步,除了自己。走在路上,看到的、听到的一切,都在时刻改变着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也时刻在提醒着自己路在脚下,走下去。”云柏说。
2017年年底,纪录片《中国力量》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特别节目二等奖、CCTV-7农业频道优秀特别节目特等奖、CCTV-7最佳摄影奖及最佳特殊摄影单项奖等。因为极端地势的高质量航拍,国内最大的原创图片互动社区POCO以及无人机世界也联系云柏进行专访。
除了这些荣誉,云柏去年最大的收获是减重40斤,现在体重170斤的他显得更加帅气。“瘦下来行动更方便,毕竟记者是一个考验综合能力的职业。”云柏笑着说。一个更好的他,已经准备好下一次出发……